刘昭艳,融合创新释放苏绣新魅力
第一次见到刘昭艳的刺绣作品是在微信的朋友圈。一幅传统的《百子图》的人物竟是惟妙惟肖,整个作品既有苏绣的“意”,但好像又多了一份北方的“彩”。后来,去了位于昆山昆太路上的刘昭艳工作室,才发现其展出的上百幅刺绣作品,无论人物、器物还是花鸟,无不给人以油画般的“写实力量”,中国传统写意画中之“气韵生动”大抵如此。汲取绘画作品的艺术特性,再加以传统工艺的表现手法,成就了当代苏绣新的艺术门类,传统的苏绣就被赋予了新的生命。刘昭艳就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其中一位。仔细观赏她的作品,每一幅作品都很好地融合了南北文化的表
2021-08-25
前程似锦——刘昭艳的刺绣人生
苏州是苏绣的发源地,很早就形成“家家养蚕,户户刺绣”的盛况。冰心在《寄小读者》十三中写道:“这里的女孩子,只知低头刺绣,静极的时候,连针穿过布帛的声音都可以听见”。写的虽是旧时吴地一景,但刘昭艳似乎就是这群女子中的一个,穿越时空而来,身上带着旧时绣娘特有的沉静温婉。 刘昭艳,1986年出生于陕西,祖母和外祖母家族各是南北方的刺绣世家,家里有绣坊,从小耳濡目染,六七岁即开始接触刺绣,熟练掌握了各种针法技艺,十六岁后回到外祖母的故乡昆山,拜“正则绣”第三代传人吕存为师。因为对刺绣的喜欢和继承家族事业的责
2021-08-25
昭艳绣馆丨走进以十指描绘世间万物的刺绣世界
甲骨文,人类历史上唯一发展到今天的文字,带着人类走出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。 中医文化,让西方国家企慕的优秀国粹,与中华文明一道大放异彩。 中华文明,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,伴着华夏民族不断繁衍生息。
2021-08-25
刘昭艳女士向博物馆捐赠费孝通绣像 - 华联新闻
10月14日,昆山昭崵绣馆工艺美术师、苏绣非遗传承人刘昭艳女士将亲手刺绣的苏绣作品《费孝通绣像》捐赠给苏州大学博物馆。苏州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王欣、出版社编辑刘海、欧阳雪芹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冯一及刘昭艳女士的家人、助理等出席了捐赠仪式。
2021-08-25
指尖的世界,针线的乾坤丨刘昭艳专访——我与刺绣的故事
刺绣中的山水能分远近之趣,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,人物能有顾盼生辉之神韵,这就是刺绣之神奇 。3月4日,小编走进了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——刘昭艳位于江苏昆山昆太路的绣馆,听她讲述与刺绣的源起和传承。
2021-04-19
苏绣
以江苏为中心的刺绣,称为苏绣,苏州地区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,很早就有深厚的基础。苏绣的针法丰富:以套针、散套针,抢针,齐针等为主,辅以盘金,网绣,打子,拉锁子等多种针法配合使用
2021-04-17
安康市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光荣称号
伯牙子期入选
浙江理工大学捐赠
参展证书
五子登科入选作品
荣获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
黑珍珠优秀作品
安康市妇女手工艺品刺绣类二等奖
第三届旅游文化节桃花仙子-冠军
伯牙子期优秀作品
白河县旅游形象宣传大使
2020艺博杯《天香国色》铜奖
2020艺博杯《人面鼎》银奖
《华辰月夕》入围奖
费孝通捐赠证书
乡土人才